分享到:
网站首页 >> 考研复试 >> 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专业型)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网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网   阅读:757[字体: ]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笔试《国际经济学》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国际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实行招生单位命题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素养,并有利于本校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专业择优选拔。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我校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专业、国际贸易学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及应用,包括国际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要素流动、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调整的理论与政策、国际货币制度等。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国际经济学》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
    1.准确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有关概念;
    2.准确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
    3.运用国际经济学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的国际经济问题。

四、考试形式和考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国际贸易部分 50% 国际金融部分 50%
    (四)题型比例 1.名词解释 20% 2.分 析 题 40% 3.问 答 题 40%
    (五)参考书目 :方齐云编:《国际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方齐云,方臻旻 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绪 论
    1.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关系。
    2.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2.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封闭经济均衡。开放经济均衡。贸易利益。
    3.国际贸易的起因。
    4.贸易提供曲线。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1.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2.绝对利益论与比较利益论。
    3.比较利益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丰富与要素密集。
    2.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及结论。
    3.H—O定理。
    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5.罗伯津斯基定理。悲惨增长(贫困化增长)。
    6.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1.特定要素模型。
    2.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第五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1.重叠需求理论。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3.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4.产业内贸易指数。

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1.关税及其种类。进口关税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
    2.配额及其种类。进口配额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及其与等价进口关税影响的异同。
    3.出口补贴及其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
    4.倾销及其种类。
    5.其它非关税壁垒。自愿限制出口与进口配额的比较。

第八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
    1.最佳关税论。
    2.幼稚产业论。
    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4.战略性贸易政策。
    5.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1.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

第十章 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1.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2.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3.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GATT与WTO。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
    1.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和影响。
    2.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动机和影响。
    3.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

第十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1.企业优势、交易成本及内部化。
    2.国际生产的方式选择。
    3.国际生产与国际分工的深化。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的概念和内容。
    2.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第十四章 外汇市场
    1.外汇与汇率。汇率的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
    2.外汇市场的操作。投机与套期保值。
    3.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4.外汇管制。

第十五章 汇率决定
    1.铸币平价理论。
    2.购买力平价理论。
    3.利率平价理论。
    4.货币模型。
    5.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1.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
    2.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外贸乘数。
    3.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第十七章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IS-LM-BP模型。BP曲线及其变动。
    2.内外平衡。蒙代尔分配法则。
    3.资本完全流动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蒙代尔——费莱明模型。
    4.固定汇率制与货币主义分析方法。

第十八章 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政策环境与政策目标。
    2.资本可流动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3.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争。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1.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与内容。
    2.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

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1.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2.欧洲货币体系。
    3.国际货币制度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专硕入学考试复试《货币银行学》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评价目标 货币银行学考试注重考察考生在货币、信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银行、金融理论以及汇率和汇率决定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考生应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本学科中的有关范畴、专业术语和理论。并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和分析我国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主要参考书目《金融学》(精编版)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察要点
一、货币、信用和金融工具
(一)货币
    1.货币的概念、本质和职能
    2.货币制度
    3.现代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信用
    1.信用的产生及其发展
    2.信用的基本形式
(三)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特征
    2.票据(1)票据行为出票 背书 贴现 承兑 保证等(2)票据的种类 汇票 本票 支票
    3.债券(1)债券、债券的种类 (2)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4.股票股票、股票的种类。 普通股和优先股。
    5.股票和债券的价格的确定确定股票和债券的交易价格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对由于该项投资形成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也就是对该项投资形成的未来收益计算现值。

二、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二)证券的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1. 证券的初级市场 初级市场的参与者。证券发行的方式及其发行的过程。
    2. 证券的次级市场证券交易所及其场外市场。证券交易的一般程序。
    3. 有价证券市场的管理市场管理组织体系和立法。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特点。货币市场的构成。
    2.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特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
    3.我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现状
(四)证券的交易方式
    1.现货交易
    2.保证金交易(也称垫头交易)
    3.远期交易
    4.金融期货交易期货市场的经济职能。金融期货合同的特性。金融期货的类别,包括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外汇期货。
    5.期权期权的含义和特点。期权的分类和操作。
    6.衍生金融工具和交易在90年代的涌现,反映了金融需求多样化和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供给极富弹性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三、商业银行及其金融中介机构
(一)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中介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2.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及其构成
(二)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3.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4.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
    (1)资产管理的方法资金合用方法 资金分配方法
    (2)负债管理的方法准备金头寸负债管理 综合性负债管理
    (3)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方法资金缺口管理方法

四、中央银行及其运作
(一)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中央银行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1.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中介目标划分为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西方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其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2.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直接信用控制与间接信用控制。
    3.货币政策的传导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和传导机制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的时滞、合理预期、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五、银行制度和金融风险与监管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银行制度
(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内容、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三)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1.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含义和测量。金融风险的分类。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2.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金融监管的内容及其重点。西方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

六、货币金融理论
(一)货币需求理论
    1.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4.弗里德曼德货币需求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二)货币供给理论
    1.货币供给量和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减的主要因素
    2.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模型
    3.基础货币的构成和决定基础货币大小及变动的因素
    4.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三)储蓄理论
    1.绝对收入假定
    2.相对收入假定
    3.恒定性收入假定
    4.生命周期假定
(四)利率理论
    1.古典利率理论
    2.“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4.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5.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五)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定义与测度
    2.通货膨胀的类型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4.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六)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
    1.“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的理论模型和理论贡献
    2.“金融深化”论的政策含义

七、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制度
(一)外汇与汇率
    1.外汇与外汇市场
    2.汇率的决定条件
    3.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汇率决定理论
    (1)国际借贷学说
    (2)购买力平价说
    (3)利率平价理论
    (4)汇兑心理说
(二)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2.国际收支的调节及其调节理论
(三)国际货币制度
    1.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
    2.布雷顿森林体系
    3.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4.欧洲货币体系

 

    以上资料由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网为你提供,需要查找更多华中科大经济学院考研信息资料的同学请查看: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7年考研全部信息,我们收集整理汇总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7、2016年和2015年的考研信息以备同学们参考。预祝同学们考研顺利!